登录  | 加入社区

黑狼游客您好!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新浪微博登陆

只需一步, 快速开始

查看: 227|回复: 0

逃离无人车公司:一个寻找接盘侠失败的骗局

[复制链接]

408

主题

408

帖子

0

现金

黑狼菜鸟

Rank: 1

积分
22
发表于 2019-5-6 11:45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香港

举一反三

《我为什么逃离无人车公司》讲的两个情形都值得关注:一是自动驾驶领域有些 " 骗子公司 ",这值得警惕;二是在技术发展中,地方政府决策正变得日趋成熟,这值得欣慰。

这两天,一篇名为《我为什么逃离无人车公司》的文章在网络热传。

这篇以程序员口吻叙述的文章,讲述了一家无人车公司的老板把无人车当圈钱工具,对内骗员工、对外企图蒙骗地方政府、等待国有车企接盘,但最终没有成功的故事。

" 骗子 " 无人车公司的博傻游戏

一家几乎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公司,虽然 " 有人驾驶 ",但无疑没行驶在正道上。

从文章内容来看,这家无人驾驶公司的创始人是在玩一个 " 博傻游戏 ",以求得暴富机会。

尽管文章只是一家之言,但结合无人车公司最近曝光的许多负面新闻看,这位 " 工程师 " 所述的 " 博傻 " 现象,可能也反映了当下自动驾驶行业的某种现实。

博傻理论是指在股票、期货市场等资本市场中,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,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格,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。

在技术风险投资市场中,也同样如此。在风口中,人们总预期有一个更大的投资会来买单,所以采取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,搞一个花架子公司,希望能脱手变现,很多互联网泡沫就是这么形成的。

这当然是个骗局。谨慎对待技术爆发式发展中的泡沫与虚假繁荣,也是其最重要的启示。

但也应看到,这也是市场中常见的现象。投资与投机,总是共存的。

技术风投要花自己的钱去试错

技术风投,也是一个不断地去试错的过程,并且其中重要的一点是:要花自己的钱去试错。

在这场博傻游戏中,一些地方政府起到了关键性的放大作用。

正如张五常所说,他认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,做对了的事是 " 县域竞争 ",也即区域竞争,对地方的 GDP 考核,使得地方有动机争夺潜在技术,从而获得未来的 GDP 增量,就业机会,提升产业结构。这也就是林毅夫所说的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的精要所在。

但是,这未必就有效。

在这家车企构造的骗局中,国有车企是预期中的接盘侠。

但由于国企并非完全考虑私人利益,效率存疑,所以很多时候,有的企业参与无人车驾驶行业,也不在于长远,而目的在于下一个接盘侠——政府补贴。

以新能源车补贴为例,财政部 2016 年组织力量,共对 93 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,一份详尽的骗补名单显示,72 家车企涉嫌不同数量和金额的骗补行为,涉及车辆共计 76374 辆、涉及骗补金额达到 92.7 亿。

技术发展中,地方政府正在变得更加成熟

不过,值得高兴的是,当下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,自身在技术试错、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天然弱点,所以也采取了给地、给政策但不给钱的方法。

这极大地避免了浪费。因为相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土地、资源、政策其实边际成本并不高。而且,由于政府收紧了财政补贴,整个环节中的投资者都更加谨慎,国有车企谨慎了,风投机构也更加谨慎。

最终就出现了这篇文章所说的——直到这位程序员离开,公司仍然没有找到接盘侠。

所以,这篇文章讲的两个情形都值得关注:一是自动驾驶领域有些 " 骗子公司 ",这值得警惕;二是在技术发展中,地方政府决策正变得日趋成熟,这值得欣慰。

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有阴暗面,这并不奇怪。但从长远来看,自动驾驶的大趋势不可阻挡。

但大趋势归大趋势,无论是地方政府,还是员工、合作企业,加强对骗子公司的甄别能力,依旧重要。也只有市场和政府都愈发理性,那些妄想靠玩概念、骗接盘、圈一笔钱就走的无人车公司,才能逐渐 " 无路可走 "。

□刘远举(专栏作家)

责任编辑:张国帅





上一篇:索肖:这可能是一些球员最后一次为曼联亮相了
下一篇:惨!曼联无缘下赛季欧冠登上英媒体育版头条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社区

本版积分规则

 

QQ|申请友链|小黑屋|手机版|Hlshell Inc. ( 豫ICP备16002110号-5 )

GMT+8, 2024-6-29 12:08 , Processed in 0.171673 second(s), 44 queries .

HLShell有权修改版权声明内容,如有任何爭議,HLShell將保留最終決定權!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